“现有的集体山林、土地都已经租出去了,村集体经济收入才勉强达到10万元,我们村干部对怎么发展集体经济实在是一筹莫展。” 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谢界山村党支部书记陆宝法曾这样感叹。
在大堰,像谢界山村这样的农村,多年来由于缺乏产业支撑,人口流失严重,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,农村资产资源更是存在“底数”不清、资产“沉睡”等问题,甚至检查中还发现有极个别村干部因利用漏洞“做人情”“谋私利”被处理的现象。
今年年初,为进一步规范农村“三资管理”监督工作,镇纪委监察办联合镇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全面开展农村“沉睡”资产起底行动,彻底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数。
镇纪委监察办发动各农村监察工作联络站,通过走访党员村民收集各类“资源资产”信息等方式,全程做好监督工作。通过起底排摸活动,全镇26个行政村,已完成包括集体用房1680平方米、集体山林2253亩、集体土地1265亩在内的“沉睡”资产排摸工作。
对于排摸出来的‘沉睡’资产,首先由各村按规定组织对外发包;对于仍然未能‘唤醒’的资产,由镇三资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,在“三资交易平台”统一招租发包,整个过程公开公平,由镇纪委监察办负责做好监督。
以谢界山村为例,该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毛位娣在走访调查中发现“村里农房空置率超过60%”,意识到这是一笔可深入挖潜的“沉睡”资产,随即在村两委会议上通报了情况。
在取得镇政府的许可和支持下,谢界山村拆旧建新,改善村居环境,把闲置宅基地连点成片对外招租招商,已激活闲置农房5300平方米,建起各类民宿5家,增加村集体经济10余万元,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民宿旅游地和网红地。
“通过组织开展‘沉睡’资产起底行动,进一步完善了村务监督体系,堵住了农村小微权力产生腐败的漏洞;同时通过唤醒‘沉睡’资产,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、助力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持久有效的内生动力,让村民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”大堰镇纪委书记卓龙杰介绍道。